京东健康,何时实现“再造一个京东”?

作者:admin  2020-07-01 21:58:18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李老师

京东健康的估值真的是70亿美元么?

关键是,这个估值是去年的。

如今,世卫组织也好、中国的专家也好,都预测新冠是100年内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最大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最核心的要素,是把以往可能要五到十年才实现的医疗线下场景的充分线上化,在三五年内完成。这是历史的车轮滚动、大势所趋,势不可挡。

但是,有大略,无执行,也是不行的。结合上半年疫情中的京东健康发展,结合它在全国抗疫、武汉抗疫中的杰出表现,以及6.18期间各业务的亮点和动作,笔者的分析将带你认识一个完全不同的京东健康。

1、沧海横流安足虑

没有穿白大褂的查滨在聚光灯下显得时尚又美丽,让人很难想到她的职业——医生。

事实上,作为目前还为数不多的在互联网企业的写字楼里,而不是医院诊室里上班的一位“互联网医生”,也的确会让人觉得她们的工作似乎过于单调——在电脑前开药和针对轻症、慢症的轻问诊,是她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她们唯一的自我坚持,是每天上班必须穿白大褂,而不是一般的工服。其实,这并不是京东健康的规定,也从未有这样的规定,而是这个团队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图 / 京东健康全职医生查滨)

“我注意到了这个现象,医生对穿白大褂的执著,无论工作在电脑前还是手机上,穿上白大褂就跟军人穿上军装一样,整个人的精气神立刻都不一样了。”京东健康总裁辛利军这样描述。

查滨没想到自己很快就会就会变成一个超级女战士。

一切改变的发生是今年的大年三十,这天,是京东的医生们与新冠肺炎的第一场“接火”。也在这天,辛利军按照原本的计划还在海外旅行,国内的消息传来后,他在当晚的内部紧急会议上抛出一个问题:“面对疫情,我们的医生能做什么?”

辛利军惊讶的发现,医生们似乎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那就是及时到岗、坚守岗位。辛利军紧赶慢赶在初一晚上回到北京,他惊讶的发现,这时候已经有一批医生在家的家里开始上班了——这也是互联网医生的好处,处处是诊室、实时在战场,只要一台手机或一台电脑就可以工作。

初二,京东健康所有在京的医生都回到了办公室,这离公司要求的时间线提早了很多。于是,在这一天,京东健康面向全国用户的免费问诊服务和24小时免费心理咨询服务开始了。

初五,全职医生团队全员上班……同样远提前于公司要求的时间线。

查滨蓦然发现,其实,在互联网上自己可以做到更多,因为互联网聚合医疗资源的速度最快。

查滨一直难以忘却,一位疫情期间坚持在一线送货的京东快递小哥向他们求助。

当时,这位小哥送货后出现咳嗽、乏力等症状,变得极度焦虑。但武汉的医疗资源极度紧缺,去医院可能要排队几天。

“得知这个消息后,京东健康立刻选派团队内最好的呼吸科医生组成会诊小组,开通了视频会诊,并于凭借京东强大的物流力量,当天就将药品、雾化和血氧仪送到小哥手中。团队初步判断,这位小哥并未感染,只是一般的感冒。”查滨说。

“但是,这是一个初步预判,由于当时在武汉做核酸检测等待期较长,查滨和团队商量,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会诊小组每天在微信群进行随访,观察小哥的病情变化,随时调整用药方案。一周左右,小哥的症状完全改善,焦虑情绪也明显缓解,一场危机过去了。”查滨这样告诉我们。

(图 / 疫情期间深夜值班的京东健康全职医生)

这只是查滨的抗疫记忆中的一片小小的碎叶。

而事实上,从疫情爆发至6月中旬,京东健康在线问诊平台的接诊量已超过1600万人次,最多一天有15万人次来咨询,而此前的最高纪录是去年双11的12万人次。

但是,1600万次,远远不是京东健康在疫情期间服务的全部。因为,在疫情爆发后,大量医院的普通门诊停诊,无法正常提供服务,无法给病人复诊开药。形势一下从以往的企业推动医院上线诊疗,变成了大量医院主动登门寻求京东健康的帮助,原因只有一个,他们也需要互联网平台来解决病人在疫情期间的诊疗问题。

由于京东强大的技术实力,以及第一时间驰援武汉的美誉度,找上门来的远不止医院,还有医疗、防疫、疫情管控、流行病调查等各种各样的部门和机构,他们也找到京东健康,提出了搭建各种平台的需求。

所以,真正统计出京东健康与各方机构合作在这段时间输出了多少互联网问诊服务和泛健康服务,其实是很难的,但毫无疑问,这个数字将远远大于1600万次。

很多人都对疫情期间京东集团对武汉的物流输送和战略紧急用品的保障能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但是,更值得关注是京东健康如何在疫情压力下,保障医疗资源供给和提供一如既往专业医疗服务的能力。

在中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中国正进入慢性病的高发期,也是慢性病的重灾区。

但是,在疫情期间的武汉,因为大量医院停诊或转为只开放发热门诊,部分药店的物流通道断绝,很多慢性病患者去开药、买药变成了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星星点点的需求汇集到京东健康团队,他们决心干一件别人没想到的大事——2月10日中午,京东健康上线了面向湖北地区的“慢性病患者断药求助登记”平台。

刚上线一天,就有肺癌晚期的、红斑狼疮、婴儿痉挛症、抑郁症等5000多位患者登记求助。

一位当时在武汉的京东健康团队成员这样讲:“为什么是一个登记平台而不是供药平台呢?因为当时武汉的情况很特殊,这些患者的需求又非常的分散,非常的碎片化,所以仅仅靠京东是不够的,必须依靠京东健康和本地药企、药物流通企业沟通,从这些企业的仓库里‘挖库存’,才可以保证供应。所以要先登记,再去找药。”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正是凭着做到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凭着创造性的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死循环”,京东健康在疫情期间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很高的社会认同。

有人经常说,是疫情让原来要干3-5年的事儿,在半年里干成了。

这样说,从表面上没错,但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京东健康在疫情期间凸显的线上诊疗能力、平台上线新模块的速度、针对新需求的快速开发能力、大数据在后台对诊疗的辅助支持能力、以及医和药协同的“实物+服务”模式等,并不是疫情发生后才出现的,它更吻合于京东健康独立一年多之前就设定好的发展路线。

相反,很多互联网健康企业在疫情期间表现平平、或临时做出策略打法甚至战略方向的调整,则反映了缺乏这种对行业的充分认知和对发展趋势的预判。

而这一切的努力,终有回报。

2、6.18,健康不打烊

其实看完了第一节,读者就对京东健康今年为何在6.18有出色的成绩不难理解了。

简单说,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展现了最强的能力,赢得了最广的人心。

不久前,第17个京东618完美落幕,从2020年6月1日0点到6月18日24点,京东平台累计下单金额超2692亿元,创造新的纪录。其中,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量同比增长404%。

人的身体,是不会自动选择在“6.18”期间产生问诊需求的,百分之四百的增长,难道不来源于那些在疫情中得到帮助的患者的信赖和习惯培养,难道不来自于对于互联网医疗增量的激发?

没有人精确地计算出,疫情期间的“慢病用药平台”为多少个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

但我们可以精确地计算出,6月1日-6月18日,京东大药房慢病用药成交额同比增长270%,特别是6月18日当天截至早上7点16分,慢病用药成交额超去年同期全天。

彼时种因,此时得果。

我们也无法精确统计出,6月中旬之前的1600万次问诊,解决了多少人在疫情期间没法出门去医院看病开药的问题,帮助人们减少了多少次前往人群聚集场所的风险,让人们少花了多少钱,多安了多少心。

但我们可以精确地计算出,618期间京东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量同比增长404%。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增量还来自于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能力的全面提升。在很多互联网医疗还在为轻问诊、诊后咨询怎么“破局”而烦恼时,具备“医+药”闭环服务优势的京东健康,在618期间联动了平台上的3万名医生,满足民众随时随地问诊需求,与名医专家“一对一”。

很多人认为互联网医疗只能解决慢症、轻症,但京东健康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全面升级了在线问诊专科服务能力,陆续推出心脏中心、耳鼻喉中心、中医院、儿科专科、糖尿病中心、精神心理中心、肿瘤专科、营养专科、母婴专科、肾病中心、口腔专科等更多科室在线问诊服务,胡大一教授、陆林院士、韩德民院士等权威专家选择在京东健康的平台上,开设汇聚了该疾病领域在全中国最顶级专家医生的专科中心,因为这样他们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患者,也可以更好地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不受空间限制的诊疗和咨询服务。

很多健康企业喜欢统计自己的问诊量占据了市场总量的百分之多少多少。其实,这种统计并无太多意义,因为京东健康的实践说明了,存量市场是个伪命题。如果真的只靠存量,京东健康就不会有404%的增量,这个行业的真正价值在于——有15.9亿部手机的中国,只有相对非常少的人体验过互联网医疗,抓住增量才能成就头部玩家。

就在京东健康把自己的医疗团队做的越来越“重”,越来越专业的同时,它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医疗服务和实物之间的连接。

传统佛教造像里的文殊菩萨,主管“智慧”。它的造型是一手持宝剑,一手持经函。有人问方丈,宝剑和经函,哪个象征智慧?

方丈回答说,宝剑象征判断力,经函代表知识,有了知识且能做出判断,才叫智慧。

对于京东健康来说,也是如此。京东健康的底蕴,不仅仅是“看病”,也不仅仅是“买药”,而是“健康”。而“健康”也如菩萨手里的法器,一边是人的服务,一边是物的传递,只有“服务”和“产品”结合,实物电商与线上服务结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健康“闭环”。

大量的数据显示了这种双向拉动的能力,数据不会骗人。

京东健康中医问诊量环比上月增长157%,带动的是中药饮片成交额环比上月增长11倍,滋补养生产品18天成交额超过去年6月整个月。

京东健康总体问诊量增长404%,带动的是618期间慢病用药成交额同比增长270%,O2O购药服务“京东药急送”成交额是去年同期的492倍。

由于不断推进“治未病”“健康管理”等理念,带动的是,健康监测品类整体成交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超200%,健康体检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269%,孕产服务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35倍,疫苗品类成交额同比增长45.8倍。进口保健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100%。

什么叫双向拉动、战略闭环、医药合一、双轮驱动?京东健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接近完美的增长模式。

3、估值还是70亿美金么?

去年底,京东健康估值70亿美金,但现在来看,这个估值应该是大大低估了。

我们来稍作分析。

5月14日,日本最大投行之一的瑞穗(Mizuho)发布研究报告,将京东股票评级从“中性”上调至“买入”,并将目标价从37美元上调至58美元。当日京东(NASDAQ:JD)股价在美股市场周三早盘的交易中一度涨超4%。

评级上升的原因之一,是瑞穗分析师詹姆斯?李在报告中写道:“在线药房有着重大的机遇,新冠病毒则对必需品带来了拉动效应。”

虽然我们无法评估医药电商这个京东健康重要的业务板块,到底为这次整个京东集团的股价大涨贡献了多少,但这次上涨使得京东的市值增加了40亿美金。

我们再看一个角度,市盈率的角度。市盈率反映的是人们对于企业未来的预期。必须指出——70亿估值的时候,新冠疫情还没有爆发。

然而,疫情爆发后,人类社会对在线医疗的需求呈现指数级增长。

考虑到疫情的常态化、长期化,以及新基建的爆发,作为基本民生服务的医疗服务迅速在线化将是万亿级大蛋糕里的重要一块,在可见的未来,线上医疗极速狂奔的趋势在2-3年都不会停滞,而这一块的主体必然是有科技能力的互联网平台和具有稀缺医疗资源的传统医院之间的组合,以及通过在线+实物方式履约的新场景,这个市场的未来至少是10万亿级,而不是万亿级。

那么,京东健康如果上市,市盈率一定是一个非常高的倍数。

再看一个最核心的角度,京东健康的基本商业模式。在京东健康入局之前,互联网医疗企业不管规模多大、来头多大,都从来没有实现过真正意义上的盈利。为什么?因为只有浅层次的在线咨询服务,并没有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医疗环节。

而京东健康如我们此前所说,一方面在线服务能力在急速提升,各大专病中心建设落地,互联网医院布局广阔;另一方面,京东健康所拥有的别家不具备的能力,是实体健康产品的履约能力。京东大药房的收入已超过四大药品零售连锁上市企业,京东健康零售业务版块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零售渠道,合计占医药零售15%以上份额。

所以,才有了京东健康一年做出超百亿营收,从成立初就处于盈利状态。笔者不得不指出,在互联网健康领域之内,京东健康是目前头部玩家中唯一盈利而且模式最健康、可持续盈利且盈利空间不断扩大的。

究其根本,京东健康的市值,还是取决于它到底希望成长到什么规模。而对于这个问题,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

辛利军的耳边,又响起了当初刘强东的问话:“你到底要搞一个健康产品的零售,还是要深耕去干互联网医疗的事?”

辛利军说:“我们要完整地干这件事。”

刘强东说:“好,那你们就从京东独立出去,我看好你们,健康这个领域做好了,能再造一个京东。”

*文中题图来自摄图网,基于VRF协议。